#以书之名#
以古为师,悉心交流!敬请关注收藏“大成国学堂”!(续上)
看得多、学得深、悟得透,以此三点论,杨守敬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所处的时代金石学昌盛,新的出土碑刻墓志源源不断,开启了六朝审美复归的时代审美风潮,也同时在客观上纠正了宋元明以来对“二王笔法”的偏狭看法。可以说,宋元明三朝以来近千年,能在六朝书法作品上过目最多、临习最久、推崇最高的学人,杨守敬先生堪称第一。
图片
作为卓有声望的金石收藏家,杨守敬有条件、有机缘广师百家。他的《楷法溯源》中收录帖、碑共718种,楷书单字两万字。帖有魏4种,晋34种,齐、梁4种,隋3种,唐36种,五代1种,共83种;碑有汉、蜀、吴4种,晋37种,南北朝214种,隋27种,唐346种,五代8种,共636种。他在整理鉴赏的同时,也一定会研究学习的。他在《评碑记》中评碑288种,《评帖记》中评帖96种,共384种,也必一一阅读研究,也是一种学习。他在《壬癸金石跋》中说:“余少好金石文字,每有所得,必为之考证……又玩其书法。”故在其《激素飞清阁评碑记》中,常有“玩其笔法”“细玩此碑”等内容。
图片
故此,他对王羲之前后三百年的六朝笔法的了解极其深入,这让他眼中的《好大王碑》的笔法、结构和审美取向与世人眼中的《好大王碑》几乎完全不是一个东西,看他的双钩本《好太王碑》对此当作极大惊叹。
赵孟頫说“笔法千古不易”,固然笔法的系统和外延没有变过,但不同时代对笔法的具体使用规则却一直在变,与其说这是时代进步,不如说是后人对前人的不断地选择性继承造成了“二王笔法”的缺失和被极大简化。二里头文化、殷墟、广袤的秦汉和一隅的南宋固然都是“中华”,其外延和内涵却不可同日而语。
“透过刀锋看笔锋”,说来容易做来难,没有二十年的临池修习功底,加上广览各种版本的古代碑帖,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字学、书法理论方面的积累,“刀锋”还是那个“刀锋”,是不会在你眼前化为书写者运用毛笔纵横驰骋、形成字迹的过程的。返回魏晋六朝,返回中华书法的丰富性和原初审美,无论对于中华书坛还是书者自身的提升与创造都是关键性要素,由此,借助《杨守敬亲笔双钩好太王碑》,我们可以借来一双慧眼,睁眼看《好大王碑》应有的样子,并将之化为我们笔下的波澜!
图片
2、源于初拓,点画见真
在1902年(光绪壬寅年),曹庭杰在东北拓得《高句丽广开土好太王谈德碑》,并将其拓片寄给杨守敬。杨守敬对这份拓本极为珍视,将其称之为“初拓本”,并采用双钩方法钩成“双钩本”,以防止国宝失传。1909年,杨守敬在《高句丽广开土好太王谈德碑跋》中感谢曹庭杰,并提到:“光绪壬寅,旧友曹庭杰彝卿,寄来二通,谓是初拓本。曹君宦游东三省二十余年,固可信也。展读之,虽有缺失之字,而所存者明晰清朗,与旧得大异,足证日本释文之误。又多出十余字,以书问之,曹君云:碑初出时,人争拓之,土人以其践踏禾苗,以牛粪泥其上,用火烧之,故剥蚀乃尔。”杨守敬还对碑文进行了历史学考证。
宣统元年前后,杨守敬在任礼部顾问官任内,正值其专注于金石考据之际,成果斐然,这本双钩好大王碑就成书于这一时期。他在1909年再版的《寰宇贞石图》一书中,收入了"好太王碑释文""好太王碑双勾文本""高句丽广开土好太王谈德碑跋".其中的释文是仿照好太王碑字体用小字书写的,其内容很大程度受到《会余录》刊载释文的影响。
图片
《好大王碑》的毁坏只在百年间,学术界的重视客观上促成了其书体真相的迷失。1902年杨守敬得到曹庭杰拓本时,《好大王碑》依然沉默在学术界、书法界的视野之外,故此拓本被杨守敬先生称为“初拓本”实在实至名归。其后,石灰、牛粪、火烧和乡村民人的大力捶拓,让《好大王碑》的字口迅速崩塌,故此杨守敬先生所依据的拓本本身就具有绝高的价值,而老先生亲手双钩摹画的过程,又是一个融汇其毕生学识和书法功底的过程。我们可以认为这套双钩好大王应该是存世最接近原碑初刻时的书法风貌的本子。
图片
3、客观双钩画,保留古信息
双钩法在碑刻保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古老的复制技术,用于临摹书法作品,尤其是碑刻文字。这种方法通过精细地勾勒字迹的轮廓,然后填入墨色,以接近原作的方式复制碑刻内容,使法书名迹得以保存并流传后世。
双钩法的应用,使得即便原碑刻因天灾人祸遭到破坏或风化,人们仍能通过双钩摹本研究和欣赏这些书法作品。双钩法通过精确复制笔画的运笔过程,使得临摹作品能够尽可能地接近原作的笔墨情感和风格特点,对于书法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图片
《杨守敬亲笔双钩好太王碑》一套六卷,每卷各分上下,故此为十二卷煌煌巨作。杨守敬先生双钩法并非如同普通操作员做电脑描画遇到石花或者漫漶处就囫囵吞枣、强行勾画,或者自以为是,按照自己的美术字理解强行勾画成圈,而是“透过刀锋看笔锋”,将确定的点画形态精细双钩还原,但过于漫漶无法确定的点画局部则以适当空缺的方式予以碑刻局部现场再现,这反而保留了大量原始信息,使得研究者可以透过其笔触了解点画运行或者间架结构的可能性。
图片
《杨守敬亲笔双钩好太王碑》完全不同于其他版本的有三点:
1、丝毫没有痴肥肿胀之弊,刚健雄强,点画粗细适中,其比例与存世六朝墓志的书法形态相当吻合,绝无泡涨稀松柴棒的可笑样子;
2、结字有空间感,但绝不东歪西倒、矫情做作,也没有强行破除对称、如同儿童体般幼稚感,而是变化有法、个性有度,是符合宫廷书法家讲究法度、心态平和的书写情境和风格的;
3、杨守敬先生本人学问精深,对《好太王碑》做过历史和文字学方面的研究比对功夫,所以他笔下的《双钩本好太王碑》存字最多,错字最少。前言、标注中处处渗透着他对此碑从历史文献到书法方面的研究成果。
(待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将《杨守敬双钩好太大王碑全本》精确复制,作为极其重要的“法帖3.0”藏本以飨书友!请注意,“法帖3.0”出品是原汁原味、无限接近原件超精复制品,不是网上通行的严重调色的低精度图片印刷形态!
欲购专业级《杨守敬双钩好太大王碑全本》超清复制件的书友,可点击下面商品卡,品鉴与激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论坛门户,炒股开户流程,全国配资最好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