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志们!有没有想过,咱们手腕上那跳动能摸得着的脉搏,居然藏着身体的“悄悄话”?我刚学中医时就发现,自己左右手的脉、寸脉和尺脉的力度、感觉都不一样,可课本没教这细节,问老师也只得到“左脉主血右脉主气”的笼统答案。后来才知道,这“脉象上下不一样”,其实是身体在提示咱们健康状态的小信号! 今天就结合多年临床和父亲多年的教诲、以及脉学知识,用大白话跟大家聊聊“寸脉”和“尺脉”的对比分析——简单说,寸脉在手腕靠近手掌这边,算“上”;尺脉靠近手臂这边,算“下”。正常的脉应该是寸、关、尺三部力度均匀,寸脉比尺脉稍微浮一点,像平缓的小坡。可一旦这“上下”出了差别,就得留意啦! 一、“寸脉下陷”:气没升上去,身体可能有这些小毛病 要是摸着手腕,发现寸脉比关脉、尺脉沉,或者力度弱,就像“气卡在下面没上来”,常见有这几种情况,咱们结合真实病例看更清楚: 1. 上焦气虚,还夹着水湿:头痛胸闷别只想着止痛 有位40岁大哥,平时老头痛,这次还加了胸闷,脸色不好、总觉得累。摸他的脉,寸脉沉得明显,还带着点“紧绷感”,但关脉、尺脉挺正常。这不是单纯的气虚!其实是他本身上焦气就不足,又积了点水湿,把气虚的脉象给“盖”住了。 后来用了“苓桂术甘汤”清湿气,加“益气聪明汤”补气血,5剂药下去,头痛胸闷全好了。要是你也总觉得胸口闷、脑袋沉,不妨让中医摸摸脉,说不定是“气没升、湿没清”呢! 2. 手术后疲惫怕冷:可能是“大气下陷” 27岁姑娘做完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整个人虚得不行:怕冷、没力气,一天到晚想睡觉,腰酸肩膀酸,小腹胀还凉,说话都没劲儿。摸她的脉,寸脉沉弱得快摸不到,关脉有点虚浮,尺脉又沉又细。 这是手术耗了正气,“大气”没提上来,还夹着点寒气和瘀血。用了张锡纯的“升陷汤”提气,加“四逆散”“桂枝茯苓丸”祛寒化瘀,5剂药后,姑娘就有精神了。术后恢复慢、总怕冷的朋友,别光补,得看看是不是“气陷”了! 3. 说话大声却总喊累:小心“气郁不升” 还有位大姐,月经不调总崩漏,平时爱焦躁,不知道自己该干啥,胃口差、小腹胀凉,小便还频,但说话声音特亮,一讲就停不下来。摸她的脉,寸脉沉,关脉又弦又跳得快,尺脉沉细。 这和上面的“大气下陷”不一样!她不是真的气虚,是“气堵在下面升不上来”,时间久了还带点“虚火”。用“四逆散”疏通气机,加“甘麦大枣汤”安神,再用“桂附地黄丸”补点肾,5剂药下去,各种不舒服都减轻了。要是你也“喊累却有力气说话”,可能是“气郁”了,别盲目补气哦! 二、“寸脉上越”:气往上冲,老人尤其要注意 要是寸脉比关脉、尺脉浮,力度还强,就像“气一个劲儿往上跑”,得想着“把气往下收”。比如一位69岁爷爷,平时痰多,累了之后突然头晕手抖、走路不稳。摸他的脉,寸脉又弦又大,尺脉却沉细得没力气。 这是上面积了痰、下面气又虚,没力气“拉住”往上冲的水气。用“苓桂术甘汤”清痰,“真武汤”补下焦气,再加龙骨、牡蛎“固”住气,5剂药就控制住了症状。家里老人要是突然头晕手抖,别只当“年纪大了”,摸摸脉说不定能找到原因! 这些关于脉搏的冷知识,你肯定没听过! 1. 左右手脉搏频率可能不一样:我之前给一位肩膀受过伤的患者把脉,右手跳5次,左手才跳3次,真不是错觉!2. 同一手的寸、关、尺,跳得快慢也可能不同:尤其胖一点的女性,要是气血瘀滞,尺脉可能又沉又慢,跟寸脉、关脉差很多。3. 脉象能跟着治疗变:比如弦脉(像按琴弦)能变平缓,紧脉(像按绷紧的绳子)能变柔和,这都是身体在变好的信号! 其实咱们的身体特别聪明,脉搏就是它的“晴雨表”。很多时候不舒服,不是“没病”,是咱们没读懂它的信号。今天分享的这些小知识,希望能帮大家多了解自己一点——要是你也有摸不准的身体小毛病,不妨找靠谱的中医把把脉,说不定就能找到“对症”的办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论坛门户,炒股开户流程,全国配资最好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