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注意到了吗? 一家连续亏损五年的医药公司,股价竟在两个月内暴涨500%!
舒泰神,这家2024年营收仅3.25亿元、主力产品收入连年下滑的企业,2025年突然成了资本市场的“顶流”。
它既没有扭亏为盈,也没有新产品上市,支撑170亿市值的,竟是一款刚提交上市申请的血友病新药。
2025年4月,舒泰神的股价还趴在5.41元的低位,市值仅36亿元。
但到了6月17日,它的股价一度冲上37.98元,市值飙升至170亿,两个月内翻了近五倍。
这场资本狂欢的导火索,是一款代号STSP-0601的血友病新药——它既非首创,也尚未获批,却让市场为之疯狂。
STSP-0601的魔力在于解决了一个临床难题:约4%的血友病患者会产生“抑制物”,导致传统凝血因子药物失效。
这类患者一旦出血,止血成本高达单次数万元,年均医疗负担超过45万元。
而舒泰神的新药从圆斑蝰蛇毒液中提取凝血因子X激活酶,能绕过传统凝血路径直接激活止血通路。
2023年公布的IIb期临床数据显示,STSP-0601在12小时内止血率高达83%,且未出现血栓风险。
对比诺和诺德同类产品,这一数据更具安全性优势。
更关键的是,其生产成本仅500元/支,而市场定价可能达3000元以上,毛利率或超96%。
政策红利加速了资本预期。
2022年9月,STSP-0601被纳入国家药监局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2024年7月,它再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享有7年市场独占权。
2025年5月26日,CDE将其纳入拟优先审评名单;6月3日,附条件上市申请正式获受理。
资本市场向来热衷“抢跑”。
尽管STSP-0601最早也要2026年才能上市,但舒泰神的市值已被推至170亿,几乎追平已实现血友病药物年销10亿的神州细胞。
财通证券预测该药峰值销售额可达20亿,但前提是全面覆盖国内3万伴抑制物患者,且渗透率突破30%。
现实却没那么乐观。
中国登记在册的血友病患者仅4万人,伴抑制物的不足4000人。
即便扩展至不伴抑制物的适应症,患者总数也不到10万,而正大天晴、天坛生物的竞品早已获批。
更严峻的是,基因疗法“波哌达可基注射液”等新一代技术已在虎视眈眈。
舒泰神的基本面与股价狂欢形成刺眼反差。
公司营收从2017年的14亿元萎缩至2024年的3.25亿元,连续五年亏损累计超10亿。
两大老产品“苏肽生”和“舒泰清”贡献了96%的收入,但2024年收入分别暴跌17.3%和8.2%。
研发投入的收缩更显蹊跷。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骤降63.77%至1.62亿元,研发团队从262人砍到104人。
要知道,STSP-0601尚需III期临床,而III期失败率高达40%。
与此同时,新冠药物BDB-001、乙肝药物STSG-0002等项目已相继终止,3.83亿元研发资金打了水漂。
资金博弈的痕迹赤裸裸写在龙虎榜上。
2025年4月15日至5月29日,机构席位净买入舒泰神23.2亿元,推动股价启动第一波拉升。
但6月6日股价回落时,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出1.2亿元,散户却逆势接盘9282万元。
截至6月中旬,自然人交易占比高达65%,典型的“机构点火、散户冲锋”格局。
估值泡沫已膨胀到危险程度。
舒泰神当前市净率超15倍,市销率达46倍——对比同行,贝达药业市销率不到10倍,百济神州仅13-15倍。
即便STSP-0601未来实现15亿年销售额,按创新药企峰值销售5-8倍估值计算,合理市值也应落在80-100亿区间。
财务风险如影随形。
公司2024年账面现金仅0.85亿元,净资产逼近退市警戒线。
若2025年Q2营收跌破1亿元,或STSP-0601审批延期,都可能触发退市风险警示。
而血友病药物的商业化需要强大销售网络,舒泰神团队却无任何重磅药推广经验。
6月17日,这场狂欢上演了标志性一幕:舒泰神股价早盘大涨10.23%创历史新高,收盘却暴跌8.33%,单日振幅18.56%。
当日换手率高达13.23%,筹码松动迹象明显。
配资论坛门户,炒股开户流程,全国配资最好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